9月16日,蜂巢能源在无锡举行半固态电池B样下线仪式。该电池采用全球首创的“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在不降低性能、安全和能量密度前提下,是行业最低成本、最适合大规模量产的半固态解决方案

 

这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2.3GWh半固态电池专用产线,计划于11月启动量产爬坡,2027 年实现全面交付。

 

技术突破的核心在于解决量产难题。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此前披露,该工艺通过极性变换胶液和仿形梯度热压技术,实现了电解质涂层的高效转移,转移率从20%突破至95%以上,且完全兼容现有产线无需额外设备投资。

 

 
在性能指标上,采用该工艺的半固态电池 HIPOT(高电位测试)良率提升 10%,压差不良率降低 6%,安全性能提升 50%,能量密度可达 360Wh/kg,较传统液态电池提升约 40%。这种 "低成本、高性能" 的平衡,打破了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最大瓶颈。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完成B样下线 一关键技术全球首次量产!
根据蜂巢能源规划,2025 年 11 月将完成 270Wh/kg 方形电芯 C 样试制,同步开发 360Wh/kg 软包半固态电池;2026 年实现第一代半固态量产爬坡,第二代 400Wh/kg 产品进入开发;2028 年推出 450Wh/kg 半固态电池,并启动 500Wh/kg 纯固态电池研发。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完成B样下线 一关键技术全球首次量产!

据悉,此次下线的半固态电池实现了100%不热蔓延的安全突破,且通过针刺、热箱、挤压以及海水浸泡等多项严苛的安全测试,目前已获得欧洲豪华品牌车型定点,并成功定点央企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项目

 

在低空飞行器领域,其送样的电池产品计划于 2025 年实现首飞,展现出技术应用的多元化潜力。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完成B样下线 一关键技术全球首次量产!
 
文章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图片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