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孙延峰: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场监管总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工作,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一级巡视员尤勇先生,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先生,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先生,请他们介绍总体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提问。
首先,请刘洪生先生介绍整体情况。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标准体系,实现动力电池规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标准引领带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大力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强化标准与产业协调配套。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废弃电池化学品回收利用评价技术规范》《废弃电池化学品处理处置术语》等五项国家标准,进一步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锂离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个方面,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例如,2025年6月9日,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今年8月1日起,明确符合《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国家标准相关要求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标准的出台有效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维护和保障战略资源供应安全。
二是推动组建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强化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动力电池结构复杂,应用场景多样,涉及行业众多,给高效回收利用带来挑战。为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工作统筹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共同推动组建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汇聚原材料、电池生产、整机装备、回收拆解、化学处理、再生利用等相关行业力量,统筹规划动力电池回收标准体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配套,面向汽车、船舶、储能、轨道交通、飞机等领域电池回收利用需求,尽快出台一批重要国家标准,为高水平标准供给提供技术组织保障。
三是深入推进标准实施应用,强化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等国家标准实施以来,在行业内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促进了产业规范化、规模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实施应用标准,部分企业实现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6.5%,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此外,我们正在推进上述国家标准外文版的研制工作,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的全球化推广应用。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快标准研制速度,出台一批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加强技术组织建设,加快成立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做好标准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套,做好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以高水平标准引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孙延峰:
感谢刘洪生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提问:
我们关注到,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发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请问这些标准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有关部署,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收集储运方面,面向动力电池收集、分类、包装、运输、装卸与搬运等需求,研制了相关国家标准,保障退役动力电池在回收过程中的溯源管理与安全环保。例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标准明确了动力电池包装绝缘、安全分类、运输箱体、信息追溯等通用要求,推动实现退役电池溯源可控、运输安全与高效回收。
在物理处理方面,开展了动力电池拆解、放电、破碎分选等国家标准制修订,有效促进了动力电池物理处理规范化发展,保障物理处理过程的安全、环保。例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国家标准规定了废旧动力电池拆解要求、作业程序及管理要求等,为动力电池安全、环保、自动化拆解提供了重要指导,该标准实施后,动力电池拆解效率提高50%以上。
在化学再生方面,围绕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中间产品、检测方法与三废处理,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规定了再生利用技术和环保要求,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行业节能降碳。例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系列标准规定了有害物质处理流程,确保再生利用环节污染可控,推动实现整体能耗降低30%以上。
下一步,将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余能检测、放电、存储、定向循环等方面,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修订,进一步更好发挥标准支撑引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作用。

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
如何用好标准化手段推动动力电池规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一级巡视员尤勇: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攀升。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未来我国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以“标准化”手段推动动力电池科学规范回收利用,“十三五”以来,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累计发布动力电池编码规则、材料回收要求等3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初步构建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今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完善标准体系”等工作任务。下一步,我部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积极落实《行动方案》任务部署,强化工作协同联动,进一步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重点从3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制修订绿色设计标准,加强源头管理。加快制修订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等绿色设计标准,推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采用标准通用、节约资源、易拆解、易回收利用的产品设计。二是制修订回收利用标准,强化过程管理。持续修订完善余能检测、放电、存储、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再生材料认定和使用率计算方法等标准立项和研制,实现标准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三是制修订产品安全标准,提升安全水平。加快制定《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环节安全保障。抓好《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锂电池产品强制性标准落实,禁止在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使用废旧动力电池再利用产品。加快制修订各类应用领域锂电池产品强制性标准,以标准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中新社记者提问: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解决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请问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有什么规划?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
目前,欧洲、韩国等区域和国家陆续制定发布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欧洲2023年发布的《电池和废电池法》,提出电池生命周期循环利用相关的要求,包括再生材料使用、废弃电池收集率、回收效率、材料回收利用率等。2024年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发布《废旧电池的回收效率和材料回收目标的计算和验证规则》。韩国2023年发布《含有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二次电池和电池组—用于再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要求》国家标准。
在国际标准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标准制定尚处于早期阶段,国际电工委员会蓄电池和蓄电池组技术委员会(IEC/TC21)在二次电池二次使用方面开展了一定探索,制定发布了 IEC 63330:2024《二次电池梯次利用 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 63338:2024《二次电池和电池组再利用和重新利用通用指南》。
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标准制定。我国专家正在积极参与电池性能评估方法和分类、退役电池回收通用指南等全部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我国牵头提出的《电池回收利用深度放电通用指南》IEC国际标准提案已成功立项。截至目前,已有近40名中国专家活跃在国际标准组织电池相关技术机构中,实现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组中国专家全覆盖。
我国是动力电池生产大国,也是回收利用基础和标准化工作基础最雄厚的国家。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更多动力电池生产、使用和回收利用的中国专家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同各国加强务实交流,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标准化方面贡献中国经验和力量,持续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谢谢!

紫荆杂志记者提问: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对于重要矿产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请问在这方面,我们制定了哪些国家标准,发挥了什么作用?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
动力电池富含锂、钴、镍等重要金属,这些资源具有战略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当于开辟了“城市矿产”新来源,能够高效提取和再生利用这些重要金属,将有效降低对原生矿产的开采和进口,这既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有力抓手,也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市场监管总局对这方面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制定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在保障动力电池中重要金属资源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规范回收体系建设,面对回收网络缺乏统一规划、网点建设标准不一、回收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管理规范 第2部分:回收服务网点》等国家标准,详细规范了回收网点的选址、设施、人员等建设要求,并明确动力电池从接收、存储、转运的全流程操作规范,保障了动力电池回收的源头合规性和过程安全性,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为后续综合利用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界定关键中间产品属性,在再生利用过程中,黑粉作为重要中间产品长期缺乏统一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不仅影响国内金属提取的稳定性和效率,而且影响了黑粉海外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国家标准明确了再生黑粉的定义、分类、化学成分含量、有害物质限量等关键技术要求,有利于提升国内再生黑粉产品质量,确保下游冶炼过程的环保性和安全性。三是提高资源回收效率,资源回收率低一方面会造成矿产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增加“三废”排放的环境负担。对此,《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 第2部分:材料回收要求》国家标准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资源回收率指标,要求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8%、锂的回收率不低于85%。通过提升回收率,促进企业投入研发先进的再生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最大程度地回收重要金属资源。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再生利用、产品碳足迹核算、再生材料溯源与核算、再生材料认定和使用率计算方法等关键标准制修订,提高再生利用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保障重要金属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维护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安全。

中国质量报记者提问:
福建省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工作方面有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嘱托福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我们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把系统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探索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实践路径。
一是法规政策双轮驱动,夯实制度基础。我们在全国率先将动力电池回收纳入地方立法,明确责任与监管要求。同时配套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形成“法规+政策”保障体系,为标准化工作夯实法治基础。
二是激励引导并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设立专项资金,对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单位,最高补助100万元。这一举措有效调动各类主体参与标准研制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打造区域服务高地。目前全省已有3家机构具备电池安全关键项目检测能力。其中,厦门市质检院承建的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省电池风险监测和技术评价的核心平台,为全产业链提供权威服务。
通过以上系统性推进,我们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深度融合。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二是增强了在标准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我省相关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项、多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为我国在全球动力电池标准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贡献了福建力量。三是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示范模式。泉州清能公司通过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构建标准体系,2024年处理退役电池237吨,减碳238吨,产值达23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实施应用,以高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孙延峰:
谢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今天我们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想了解的其他问题,请会后与新闻宣传司联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