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体对于锂电池的影响至关重要,正极采用铝箔负极采用铜箔,主要负责电子收集与传导,将活性物质的电流汇集,输出至外部电路。随着行业发展,众多企业涌入复合集流体领域,然而少数大型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品质提升与成本优化等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加速向其集中,

1、三年剑指300亿产销!
独角兽扬州纳力新材料二期建成,加码世界领先集流体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位于江都高新区的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新型先进功能集流体领域的技术突破,以90亿元的估值入选。
 
扬州纳力新材料科今年上半年基本建成二期项目,计划三年完成112亿元投资、实现近300亿元产销;公司建立材料、前瞻、应用等五个研究院,拥有技术团队200多人,研制的新型先进功能集流体产品技术世界领先,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传统铜箔铝箔是锂电池热失控的‘导火索’,扬州纳力新材料科的的产品如同给电池装了‘保险丝’——高温下高分子层会熔断、金属层会形成微裂纹,从根源上阻止燃烧爆炸。”李学法进一步解释,这种创新不仅解决了安全痛点,还能减少66%的铜、85%的铝用量,同时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至15%。“这就是我们砸下重金、勇闯新赛道的底气。”

 

来源:这只“独角兽”,才3岁!

 

2、荣烯新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紫金港资本等加持世界一流3D微纳集流体技术

近日,荣烯新材完成A轮数千万元股权融资,获紫金港资本、浙江高质量产业引导基金等支持。

 

荣烯新材成立于2021年,由中国航发旗下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孵化,由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韵吉领衔团队技术攻关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包括:可控3D微纳造型集流体、可控3D微纳造型极片、石墨烯复合可控微纳造型集流体、多孔微纳造型集流体、前沿复合集流体(储备)等,均为世界一流技术水平。

可控3D微纳造型集流体

 

3、沃特海默创新微孔集流体技术落地榆林

——推动锂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升级

 
近日,榆林市与沃特海默新能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海默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引入其领先的微孔集流体材料迭代技术,布局锂电池新材料及超级电容器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
沃特海默首席科学家刘忆恩说,公司创新的微孔集流体迭代技术显著提升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充放电效率,将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升级替代,为中国硅负极高性能电池、3C智能电子产品、柔性电子和可穿戴设备等核心领域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陕西榆林引进微孔集流体迭代技术  布局锂电池新材料产业

 
图片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