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物科金硅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榆煤基金担任战略领投方,吉利资本(吉利集团投资平台)、圣泉新能源(圣泉集团子公司)、同创伟业、腾业创投、清流资本、德阳盈创天使基金等机构参与其中。从产业趋势看,本轮融资所代表的多元资本参与结构,进一步印证了硅碳负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体系中的投资关注度持续上升

据了解,物科金硅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新型硅碳负极、氧化亚硅材料及预锂/预镁改性材料的开发,目前已具备以CVD法制备硅碳材料的批量工艺能力。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已建成吨级单炉制备装置,部分产品已进入中试或小批量阶段。此次融资及产线规划,有助于其向更大规模验证环节过渡。近日,物科金硅已与硅烷气体龙头天宏瑞科达成战略合作,即将在榆林投建新一代硅碳负极材料产线

从行业格局来看,2023年以来硅碳负极逐步成为石墨负极补充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方向,受到国内头部负极材料企业广泛关注。杉杉股份、贝特瑞、璞泰来、中科电气等企业已在硅氧体系、碳包覆结构、预锂化工艺等方向启动规模化布局,产业路径涵盖从石墨复合体、硅氧颗粒到CVD法纳米结构的多种形式。

例如,杉杉股份已在宁波、包头等地建有硅基负极中试与产线验证平台,并配合石墨材料进行配比调配,面向高电压平台车型的电池包测试。贝特瑞则在深圳坪山基地开展CVD类硅碳材料开发,产品逐步进入样品交付阶段。璞泰来旗下江西紫宸已形成万吨级氧化亚硅产能,应用客户包括中创新航等。中科电气通过旗下星城石墨,联合科研机构推进氢化硅氧结构与前驱体修饰技术,聚焦产品一致性与寿命提升。

极氪001 FR的电池包,图源:极氪官网

应用端方面,新能源汽车平台的电池系统升级正带动对高比能与快充性能的综合需求。特别是在800V高压平台逐渐成为整车主流的趋势下,负极材料亟需在容量、倍率与体积能量密度之间实现平衡。硅碳负极凭借理论比容量优势,在与高镍正极、电压窗口扩展型电解液协同使用方面,已成为各大电池企业重点验证对象。

头部厂商如宁德时代在其麒麟电池平台中已引入低掺杂硅材料方案,用于提升体积能量密度;亿纬锂能与欣旺达则在部分平台车项目中推进预锂化硅氧复合体方案,优化首效效率与快充时间。整车厂方面,蔚来、极氪、小鹏等品牌已在部分旗舰车型上搭载采用复合硅碳负极的电芯方案,对材料性能一致性、倍率性能与寿命衰减控制提出具体要求。

极氪001 FR采用硅碳电池,图源:极氪官网

这一趋势对上游材料企业的供应能力、工艺窗口控制和批量一致性提出更高标准,同时也形成倒逼机制,推动不同技术路径的工程化验证与工艺标准化加速。

物科金硅在现阶段已实现吨级工艺验证,部分产品与下游客户进入性能测试阶段,融资后计划进一步提升产能与产品标准化水平。从产业链匹配角度看,其上游与气体原料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下游获得来自整车和材料企业投资平台的交叉覆盖,为后续产业化进程提供了较为清晰的配套路径。

硅碳负极作为石墨材料技术体系的延伸与补充,其产业化进展正逐步从早期实验验证进入到工程化、产业链协同及应用端导入阶段。物科金硅融资事件反映出中小型材料企业在特定工艺路径与原料协同方面的探索已获得资本市场的阶段性认可。与之对应,行业主流厂商正通过复合材料体系、产线分布优化与客户结构调整等方式,应对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带来的材料更新需求。

来源:物科金硅

https://mp.weixin.qq.com/s/22rk7Ivu3qMxEr2Glcb-EA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