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 On为贯彻“技术驱动增长”的经营方针,正式更名研究院并启动未来技术攻关。公司将通过快速掌握下一代技术,为未来发展奠定决定性基础,进一步加速增长步伐。

 

SK On于本月1日宣布将“SK On电池研究院”更名为“SK On未来技术院”。首任院长朴基秀(原研发本部长)表示:“全球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变化加快。我们将基于清晰的研发战略,把SK On打造成技术驱动型企业。”

 

■ 通过抢占半固态电池、干法电极工艺等加速下一代技术增长
■ 聚焦提升电池价格竞争力和产品安全性的技术研发

位于韩国大田儒城区的SK On未来技术院全景

 

为此,未来技术院将重点推进三大战略方向:全固态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方形电池的化学体系与外形多元化。特别是在未来技术的选择与集中方面,将加速开发确保“价格竞争力”和“产品安全性”的短期战略技术。

SK On研究人员正在未来技术院实验楼内测量单向方形电池的电压

 

价格方面推动Cell-to-Pack(无模组技术)和干法电极工艺商业化安全方面加快半固态电池和热失控防护解决方案的研发进程

 

其中Cell-to-Pack技术通过省略模组环节直接组装电池包,具有显著降本效果,目标年内完成磷酸铁锂和中镍体系开发。

干法电极工艺省去溶剂干燥环节,可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计划年底建成中试生产线。

 

半固态电池采用“凝胶”状高分子-氧化物复合电解质,安全性优于液态电解质电池,目标明年底在新建的中试线上产出样品。

热失控防护方案采用浸没式冷却技术有效抑制电池包温升,该技术去年已完成验证,正与整车厂商合作开发。预计11月与SK E-mobile合并后,双方技术协同将加速该方案落地。

 

据悉,SK On未来技术院前身自1985年油公蔚山技术研究所时期就开启韩国首个储能系统研发,1991年进军电动车电池领域。2010年开发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搭载于韩国首款量产纯电动车,2019年全球首创镍含量达90%的NCM9电池,通过引入“Z型折叠”工艺,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确保了安全性。

 

来源:SK新能源江苏
SK On启动“技术驱动增长”战略,正式成立“未来技术院”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