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体对于锂电池的影响至关重要,正极采用铝箔负极采用铜箔,主要负责电子收集与传导,将活性物质的电流汇集,输出至外部电路。随着行业发展,众多企业涌入复合集流体领域,然而少数大型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品质提升与成本优化等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加速向其集中,
传统铜箔铝箔是锂电池热失控的‘导火索’,扬州纳力新材料科的的产品如同给电池装了‘保险丝’——高温下高分子层会熔断、金属层会形成微裂纹,从根源上阻止燃烧爆炸。”李学法进一步解释,这种创新不仅解决了安全痛点,还能减少66%的铜、85%的铝用量,同时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至15%。“这就是我们砸下重金、勇闯新赛道的底气。”

2、荣烯新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紫金港资本等加持世界一流3D微纳集流体技术
近日,荣烯新材完成A轮数千万元股权融资,获紫金港资本、浙江高质量产业引导基金等支持。

荣烯新材成立于2021年,由中国航发旗下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孵化,由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韵吉领衔团队技术攻关。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包括:可控3D微纳造型集流体、可控3D微纳造型极片、石墨烯复合可控微纳造型集流体、多孔微纳造型集流体、前沿复合集流体(储备)等,均为世界一流技术水平。

可控3D微纳造型集流体
3、沃特海默创新微孔集流体技术落地榆林
——推动锂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升级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