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联创和洋年产一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占地面积152亩,总投资约10亿元,是洛阳联创硅碳产业化布局的首个标杆工厂。
项目采用“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分期实施”方式推进,其选用的工艺和装备均具有行业领先水平。

“硅碳负极材料被业界誉为下一代锂电负极材料,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宜昌联创和洋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贺霄飞介绍,硅碳负极材料能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电池生产所需,也是未来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一个重要选择。
当前,宜昌高新区正加快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向硅碳负极延伸,着力构建“硅烷气—硅碳负极—新能源电池”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全球一流硅碳负极产业园区。和远、晟皓等硅烷气生产企业已落户白洋工业园,使其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双硅烷气源的产业园区,具备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

据了解,硅烷气可通过管道直供的方式,为包括宜昌联创和洋在内的硅碳负极项目提供稳定的生产气源。
近年来宜昌高新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抢占新能源电池产业新赛道,成功吸引宁德时代、欣旺达、多氟多、远景动力等头部企业落户,新能源电池产业正加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