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与硅碳材料领军企业Group14近日联合发布即插即用型硅基电池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市售材料:巴斯夫的 Licity®2698XF粘合剂和Group14的先进硅电池材料 SCC55®。实现电极能量密度跃升,同步破解硅基膨胀率与循环寿命技术瓶颈,开启动力电池材料生态协同新纪元。
▲ 图片来源:巴斯夫官网
巴斯夫和Group14开发此项的解决方案,可大幅提高以硅为主阳极的电池性能,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更高的能量密度,并具有极强的耐用性—即使在最具挑战性的条件下也是如此。在标准室温条件下,测试电池通常可超过1,000次循环,剩余80%的容量。在113°F(45°C)的温度下,这些电池仍可实现超过500次循环,同时提供几乎四倍于传统石墨阳极的容量。
Group14 Technologies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Rick Luebbe表示:“硅基电池驱动的储能未来已来,我们与巴斯夫的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其主流应用。
通过技术整合,我们助力电池制造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硅基电池,以满足当今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巴斯夫的Licity 2698XF粘合剂专为富硅负极开发,能够在最严苛的条件下稳定电极。此次合作利用SCC55的功能优化了巴斯夫最新的粘合剂,确保了强劲的循环寿命和卓越的性能。
巴斯夫全球电池粘合剂技术经理Dirk Wulff博士表示:“硅如今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技术,摆脱了过去的限制。通过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实现了不仅满足而且超越行业要求的负极电池化学特性。我们的分散体业务提供Licity粘合剂,推动这项技术进一步发展 。”
文章内容来源:巴斯夫官网
https://www.basf.com/global/en/media/news-releases/2025/05/p-25-095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