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Cells Contact System,集成母排),也称为线束板集成件,由信号采集组件(线束/FPC/FFC等)、塑胶结构件、铜铝排等通过热压合或铆接等工艺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实现电芯高压串并联,以及电池的温度采样、电芯电压采样功能,属于BMS系统的一部分,可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的快速发展,CCS集成母排市场随之迅速扩大,将会突破百亿市值。
储能CCS集成母排中的注塑支架是一种传统但重要的集成工艺,主要应用于电池模组的结构支撑和组件固定。以下是注塑支架在储能CCS中的具体应用特点及优劣势分析:
注塑支架通常由阻燃材料(如PC+ABS或PA66)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成,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热铆或卡扣固定信号采集组件、铜铝排等部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工艺在行业发展初期被广泛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材料特性:阻燃性能满足电池模组的安全要求,且需通过内应力测试、双85测试(温度85℃、湿度85%环境)、高低温冲击测试等验证。
工艺成熟性:注塑工艺稳定,结构强度高,适合对机械强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储能场景的应用优势
结构稳定性:注塑支架的厚重特性使其在固定式储能系统中更具优势,尤其是无需频繁移动的室内储能场景,能够承受长期运行中的静态负载。
适配性:大尺寸注塑支架虽成型难度高,但通过拼接隔离板方案(将整体支架拆分为多块拼接件),可降低模具开发成本和生产难度,适用于储能电池模组的灵活布局需求。
重量与空间限制:注塑支架较厚重,可能影响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中逐渐被轻量化方案(如热压膜)替代。但在储能领域,由于对空间和重量的敏感性较低,其劣势相对弱化。
相较于吸塑隔离板、热压绝缘膜等轻量化工艺,注塑支架的稳固性和密封绝缘性能更优,因此,在储能系统中,注塑支架常被用于对结构强度要求较高、环境相对稳定的场景。
注塑支架在储能CCS中的应用体现了传统工艺的可靠性优势,尤其适合固定式储能场景。未来随着轻量化需求的提升,其可能逐步与热压、平板结构等新工艺结合,形成混合技术路线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苏州东昊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精密模具设计制造和精密注塑成型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储能电池涉及到:储能电池类塑胶注塑件,储能CCS集成母排线束隔离板、注塑支架、塑胶盖板等。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